V2G(Vehicle-to-Grid,車輛併網)或稱車網互動,是指電動車在充電之外,能將儲存在車載電池中的電力回饋給電網。當離峰時段電價低時充電、在尖峰負載或電網壓力高時再放電,以調節供需與平衡頻率。其核心是把電動車、家用儲能、公共充電設施與再生能源電廠整合進雲端平台,形成可動態控制的分散式供電網絡。這種架構能強化台灣電網韌性、降低備轉成本、提升綠電利用率,不僅是技術創新,也是能源轉型的底層基礎。
V2G 系統需整合不同品牌、容量與位置的車輛,將電量與行程資料彙整至雲端,透過演算法自動決定何時充、何時放。專利線索顯示採用收益分級與優先序來兼顧穩定與效率(US12181904B2),並以伺服器精準管理多部供電設備同步輸出(US20240402747A1)。當災害或停電發生時,可移動能源裝置能在區域間即時調度,支援彈性復電(US9698616B2)。
回送電力必須精確控制電壓、頻率與相位,避免干擾配電網。相關專利將 EV 視為可控雙向儲能單元,能提供頻率調節等輔助服務(US20200031238A1、US9630511B2),並提出安全隔離與防反送電機制(US11374406B2)。策略也納入電池健康與行程需求,避免犧牲車主體驗。
要讓車主與營運商積極參與,經濟誘因與便利性至關重要。專利提出自動化交易、電能憑證與分潤設計,讓參與者在不需手動操作的情況下獲得回饋(US11897358B2、US12181904B2)。同時整合電價波動與里程需求進行最佳化(US8457821B2),降低里程焦慮並提升參與率。
與固定式儲能不同,EV 具備可移動特性,能前往需要電力的地區提供支援。構想包含行進間無線能量回饋(US20240399921A1)與住家尖峰負載抑制(US9866032B2),在災變情境下化身臨時電源,強化電網恢復能力。
台電(Taipower):V2G 實踐的核心舞台在配電端。台電近年推動示範計畫,導入雙向直流充電設備與可放電 EV,測試尖峰回饋與離峰充電的調度成效。這些計畫不只為研究,更是朝市場化的過程:從雙向計量、交易結算、設備保護到通訊協定,逐步建立實務標準。隨著再生能源占比上升,台電將扮演整合與調度角色,讓每台車都能成為穩定可用的電力資產。延伸閱讀:台電新聞稿、台電期刊報導。
Nuvve × e-Formula:2024 年雙方取得新竹 V2G Hub 專案,規劃約 325 個車位、其中 95 個部署雙向充電,並搭配 V1G(單向智慧充電)。V2G + V1G 的混合配置,兼顧用戶體驗與電網需求;白天吸收光電、夜間支援尖峰備轉,停車場搖身一變為城市儲能節點。專案亦同步演練交易結算與市場參與,為「車作為資產」奠定商轉基礎。新聞:PR Newswire、Energy-Storage.news、Microgrid Knowledge。
Gogoro × Enel X:二輪換電站是台灣城市中最密集的能源節點之一。隨 Enel X 的虛擬電廠(VPP)導入,超過 2,500 座 GoStation 正轉型為可被調度的分散式資源。當系統頻率需要支撐或太陽能波動劇烈時,站點能進行電力調節與回饋。這種「以既有密集設施釋放在地容量」的方式,無須大幅新建硬體,即可在靠近負載處提供調度能力,讓換電網絡從交通基礎設施,升級為城市級能源資產。新聞:PR Newswire、Gogoro 官方、Enel X 新聞稿、CarStuff。
MIH 聯盟(鴻海生態)× 裕電能源:開放式電動車平台 MIH 串起車輛、雲端與能源服務供應商,在 2021 年推出 V2G 能源整合管理雛形。其重點不只雙向充電樁,更是把資料介面(API)、台電交易與 AI 排程打通:依車隊狀態、電價與出行需求預先排定充放電曲線並自動結算。這種可複用的雲端架構,有利快速擴張至不同車隊與停車場,縮短從示範到商轉的距離。新聞:Microsoft、台灣物聯網協會、裕電能源。
從專利到產業動態,V2G 正在從概念走向商用。前端硬體讓電動車具備安全的雙向充電能力,中端雲端系統負責智慧排程與資料分析,後端建立市場化的交易與結算機制。台灣在城市密度高、通訊基礎完善與企業協作靈活等面向具備優勢。隨著政策與法規完善,四輪 EV、二輪換電網與社區儲能的整合,有機會形成新型態的分散式自主供電底座。未來每一輛車,不僅是交通工具,更可能是城市電網的一部分,隨時支援、隨地供能,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角色。